人造石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人造石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函谷关和潼关相比胜在哪里为什么潼关易破

发布时间:2021-01-05 10:34:01 阅读: 来源:人造石厂家

函谷关和潼关相比胜在哪里?为什么潼关易破?

函谷关和潼关相比胜在哪里?为什么潼关易破?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。

俗话说的好:得关中者王天下!这在宋朝之前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。无论是兼并六国的暴秦,还是前后称雄四百多年的两汉,再到盛极一时的隋唐,都是从关中地区真正起家。作为这片区域的门户,函谷关与潼关也先后拱卫着无数帝国的京畿要地。

然而,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:函谷关虽然难以攻克,却在很早就被帝国的主人所放弃。但取而代之的潼关又在历史上屡屡遭到攻陷。那么,后者究竟靠什么取代前者,而自身又存在怎样的命门呢?

函谷关的成功秘诀

关中平原本身就是相对封闭的地形

关中之所以成为龙兴之地,跟其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有很大关系。这里的北面有黄河阻隔、南部靠近秦巴山脉,向东连接崤山、往西又是绵延不绝的祁连山脉,可谓四面都有地形阻隔。

早在先秦时期,秦国就依靠函谷关占尽了地利优势。这个关隘就位于今日河南灵宝县以北约15公里处。在河南以西与陕西东部的崤山山脉,因呈现南北走向,几乎隔绝了中原和关中之间的所有通路。仅仅是在这里留下了一道极为狭窄的谷地。

古代的函谷关复原图

因此,就有人觉得陕西的“陕”字,古意为“夹方”,特指这条长约15公里的山间小路。所谓陕西,意即函谷关以西。至于关中,也必须从函谷开始往西算起。此外,函谷关南面的崤山多是险峻峭壁,让大军无法穿越。北面紧邻的黄河河道,因地势倾斜而造成顺流湍急,让逆流船只很难前进。所以,想要从东面进入关中平原,非得从函谷关经过不可。

秦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函谷关的重要性。他们将关口设在这一段只能容数人并排经过的最狭窄处位置,从而完全控制了整段谷地。无论前来攻打的六国联军有多少兵力优势,都无法在这样的地形上发挥出来。甚至在正式触及关隘之前,还要当着强敌面横渡非常湍急的弘农河。

秦人很早就意识到函谷关的防御优势

相比之下,秦人只需要躲在关内据守,慢慢玩消耗战即可。无怪乎到东汉初年还有人评论:用一丸泥土阻塞住函谷关,也能阻止中原大军向关中进攻。

何况,即便函谷关被敌人暂时控制,本身也立刻成为卡住后勤运输的障碍。纵然聚集再多物资,也无法以最快速度交到前线大军手中。这也方便秦人在本土聚集更多补给,继续同过度深入的对手进行不对等消耗。

函谷关是秦国的门户 也最好的前进基地

潼关上位

今日的函谷关与古代地貌已有很大区别

然而,任何地理要素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质的变化。到了几百年后的唐朝,函谷关已丧失了大部分军事扼守价值。

这是因为黄河不断带来的大量泥沙,逐渐在函谷关以北的峭壁脚下堆积,终于成了一段不短的河岸。也就是说,来自中原的大军可以不必抢夺危险的关口,直接从北面的河岸绕道即可。虽然守军依然能够获得一定优势,但要负担的防线长度加大。这样一来,秦朝时所设的函谷关就变成了虚有其表的“天险”。

黄河的大量泥沙 让函谷关以北出现了大片浅滩

既然函谷关道丧失了它的防御能力,那么对手可以很快深入并不宽广的崤山山区。只要向西走约70公里的山路,就能进入平坦宽阔的关中。因此,唐朝的帝王就将总闸门换到这段山路的最西端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潼关。在那里,他们大体上能重温古代函谷关所给予先民的天然安全感。

表面上,潼关与函谷关都是北靠黄河、南邻秦岭。有山河的险要可以依托,而能通过的空间则非常狭窄。关口的东侧紧靠着一条深沟道路,名叫“黄巷坂”。这里连一辆战车都难以通行,前后全长约有5里,是不亚于古代函谷关道的天然防御阵地。

潼关就位于函谷关以西70公里处

防御缺陷

潼关在表面上继承了函谷关的所有优势

但和秦国的函谷关不同,潼关虽然也称得上天险,也并非全没有显而易见的破绽。原来,在关隘的东侧还有两条深沟,沟底都有流水经过。如果作为防御进攻的辅助地形,这两道深沟的存在算得上如虎添翼。地形是死的,军队却是随时移动的。觊觎关中的敌人,完全可以舍弃潼关本身于不顾。先是南下绕道秦岭,然后沿山麓前进到深沟南侧,向北实施强攻。如此一来,潼关就变得没有任何地形优势可言。

历史上的黄巢流民大军,就曾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住潼关的唐军,再派遣精锐部队抵达南面的深沟沟底。最终,关隘处的唐军因遭遇夹击而孤立无援,被流寇一举击溃。整个关中的防御也瞬间瓦解,长安便自然而然的落入黄巢之手。

黄巢的流寇大军就曾突破潼关防御

其实,古人对于从深沟进攻潼关的危害性有很清楚的认识。因此,李唐王朝不但禁止一般商旅行人在深沟通行,甚至还在深沟底部前后都设置了多座小型关隘。为的就是有敌人进入这条后门时,用守备部队进行层层阻截。但这样的次级防御工事,往往经不起对方主力的猛攻。守军自然也必须有充足的兵力和物资,才能在两线同时展开僵持。一旦国运衰微或是守将疏忽大意,深沟的防备就可能因松懈而发生结构性崩溃。

此外,除了军事层面的策略取舍,还有两个因素也注定了潼关无法复制古代函谷关的成功。其中既包括了气候环境原因,也有天下大势转变后的格局变迁问题。

今日的潼关当地风貌

在汉朝以前,关中大体上是气候湿润、水草丰盈。虽然当时的气温已接近20世纪水准,但大面积植被保证了地区环境平衡。当时的关中先民很少担心粮食收成问题,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。

至少在汉朝时,当地都是能让司马迁直言不讳称赞的天府之国。只用全国耕地面积的1/3,就能获取每年粮产的60%。所以,无论秦始皇还是汉高祖,都可能用六成经济总量压制分散在各地的其余四成规模。哪怕防线再向前推移70公里,也不担心在物资供给方面掉链子。

从镐京到西安的历代城市位置和面积变化

然而,经过南北朝战乱和隋唐的终极开发,关中的田园牧歌还是走到了尽头。随着土地的持续退化和编户齐民制度的深入,当地物产也是越来越趋于贫瘠。海量的皇亲国戚、官宦人口和胡商番客,都以最大密度云集在关中一点。为了他们的各种所需,长安城外还有大批的城市打工仔、乡村农民和近卫军部队。以至于倾关中全力,都不足以供养庞大人口。朝廷不得不花费巨大人力开凿运河,将江淮的财赋转运到西北。每年还要为此付出巨额的维护成本。

于是,随着皇帝频频东顾洛阳,关中原有的封闭防御优势就已名存实亡。这并不是因为洛阳有别的什么特别之处,仅仅是因为那里距离江南更近。同时,军事部署也不再强调云集京畿,而是必须扩大部署到更外围的多个区域。如果洛阳落入敌手,那么维持关中的输液管就被掐断,本地持久战能力荡然无存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准备两头恶战而预备队充足,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。

先秦时期的多边牵制 在唐朝时已不复存在

最后,作为帝国的唐朝也和诸侯国世界有本质性不同。先秦的中原集团难以绕道西南,主要是因为那里可能就属于或邻近某个第三方势力。即便对方选择严守中立,也不乐于看到边界成为他人的新战场。这种外交战略上的顾及,也或多或少的保护了函谷关的秦军守卫力量。但在唐朝时,无论天南地北都是皇帝下属的郡县,挑战者的自由度被大幅提升。结果就是各种绕道和纵横都变得稀疏平常,单个关隘的作用被削弱到最低程度。

宋朝建立后,关中已彻底失去了往日地位。潼关依然是比较重要的路标性关卡,但大部分战役都将以守军的溃败而告终。进攻者不仅拥有更多先进技巧,也在路线选择上变得更为天马行动。防御方则往往体现出必然弱势,并一次次成为对手克服雄关时的背景帝。再到近现代武器陆续登场的年代,潼关的价值也就彻底停留在口头鼓舞士气方面。

河北工作服定制公司

北京工装费用

北京工作服定做公司

天津定制衬衫公司